Saturday, May 07, 2005

原來先施曾用來傳教的

生活學堂
D15 明報 梁旭明
2005-05-06
放眼 社會
商場文化蛻變 ———從百貨公司到購物城

購物,在香港不止是一項活動,也存在不同層次的文化意義:它不僅是香港人主要的消閒活動,在旅客心目中更是香港的標誌。香港享有「購物天堂」的美譽,貨品不單種類繁多,更是價廉物美,雖然這個美譽或已被鄰近東南亞地區以至內地等搶過頭,但香港作為購物天堂的稱號早已根深柢固,不能一瞬間被抹掉。購物是香港非常重要的商業、消閒、文化及社交活動,商場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經濟、社會、文化場所。今天我們所見,商場無論在外形、室內設計、店舖種類及排列、空間處理等方面都多姿多采。

這裏不妨一說商場的由來。商場的出現,與工業革命有直接關係。工業革命造就製造業,機器的發明令貨品得以大量生產,因而需要零售單位銷售貨品。這概念就像農業社會中,村民每逢周末到市集趁墟一樣。1900年代初,在英國倫敦出現了一些數層高的樓宇,結集了售賣不同日用品、布料,甚至農業用具等貨品的地方,英文稱為「Bazaar」,即今天的商場。

先施明碼實價破傳統

最早的香港百貨公司,有大新、中華、永安和先施等。先施公司於1900年創立,而永安則在1907年開業。先施公司的創辦人馬應彪,早年在澳洲創業,後來返港集資開設先施,公司內售賣的是時興的衣料、日用品、鞋具等。該公司的經營方針,對比現時當然有不同,但亦顯現了當時百貨公司的雛形及概念:1.力倡不議價。其他商店皆可討價還價,但先施公司「實價不二」,或奠定了今天超級市場、零售業的明碼實價觀念,以及有助購物變得現代化。2.當時其他商店皆在樓下沽貨,但先施於樓上亦設有商場,塑造了百貨公司的多層特色,而且每層售賣的貨品都分門別類。3.其他商店習慣交貨收帳,而先施無論售多少貨,必發收據。 4.提倡女子就業,僱用女售貨員。先施當年最大特色是逢周日休息,用以宣講基督教義。今時今日,星期日休息對收入損失很大,而百貨公司推動宗教信仰,實屬罕見。

先施公司亦關注員工的公餘活動,更設立德育部。當時的智育部及惠愛會,用以宣揚基督教理、培養員工語文及提供醫療服務;永安公司亦設有德、智及體育部。

今天的百貨公司,部分已經上市,百貨的概念也不同。百貨公司在裝潢方面更豪華,物品種類亦更多元化。從80年代開始,日本百貨公司登陸香港,但隨着香港人的消費主義愈趨高漲,由80年代的「商場」,到90年代興起購物城的概念,如「又一城」、「新都城」,購物不止是一種行為,它已發展成為一個概念。

購物城 概念刺激消費

現時百貨公司、商場,以及購物城都設有網頁,大型商場及購物城所推銷的,除購物外,還包括飲食、看戲等一整天的消遣活動,消費種類亦不限於「有形」物品。購物城寬闊的空間、可透進陽光的玻璃幕牆、樹木及鋼琴的擺放等,都予人優雅、閒逸的感覺。寬敞的通道擺放了長椅,讓客人休息。種種設施均可提高市民的消費意欲。

購物城內的行人電梯表面上可通往所有樓層,但某些樓層的電梯並非「一氣呵成」,要遊人繞經很多店舖才能找到電梯到其他樓層,無形中增加了顧客購物消費的機會。這種購物城提供的不單是一站式的購物模式,更是一種新的意念消費、消閒、享樂的概念。

能夠盡情投入這概念的固然是有消費能力的人;沒有消費能力的,也有其消費的天地,就是坐在長椅享受闊大的空間,以及投入「櫥窗消費」。

No comments: